郑新产业带较新发展规划发布

搜狐焦点周口站 2021-08-06 10:55:2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新乡市人民政府于日前印发《郑新产业带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以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卫滨区、红旗区、牧野区、凤泉区、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及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规划范围,统筹考虑郑州、新乡其他区域。区域国土面积2575平方千米,其中,核心范围为新老107国道之

新乡市人民政府于日前印发《郑新产业带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以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卫滨区、红旗区、牧野区、凤泉区、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及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规划范围,统筹考虑郑州、新乡其他区域。区域国土面积2575平方千米,其中,核心范围为新老107国道之间区域。

2020年末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287.6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609.65亿元。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 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2025年,郑新产业带区域产业能级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立,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发展,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链紧密衔接、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产业带基本形成。

远期目标。到2035年,郑新产业带在中原城市群乃至中西部地区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大幅跃升,重点产业领域竞争力国内先进,建成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现代产业带,成为具有较强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

| 发展策略

产业聚合。发挥新乡生活、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加强知识、技术、劳动密集型高技术产业的承接力度,吸引智能终端制造、金融企业后台服务基地等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落户新乡。

加强产业链协作配套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重,实现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产城融合。以产城融合为主线,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打造功能复合的产业高地,宜居宜业的创新社区,职住平衡的品质城区。突出高端公共服务配套,吸引高端人才落户。

空间整合。优化空间布局,促进黄河由天堑变纽带。加强交通互联互通,塑造黄河滩区优质生态休闲空间、都市圈中央森林公园,使黄河成为联系郑新的纽带。

统筹引导各板块空间布局,以生态和交通廊道促进各城市板块、产业平台空间的互动融合,强化平原示范区、原阳县、获嘉县、新乡县等与新乡主城区联系。

支撑联合。加强郑新之间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互联互通、无缝衔接。加快5G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公交卡互联、人才岗位信息共享等基础服务建设。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共建绿色基础设施、绿色生态体系网络。完善两地沟通、协调组织机制,建立郑新一体化信用体系,优化营商环境。

| 交通方面

发挥新乡市“南融郑州、襟带豫北”的郑州都市圈北部门户区位优势,加快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优化普通干线路网布局,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建成辐射豫北、连接全国的郑州都市圈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枢。

加密高速线网。推进产业带内郑辉高速、沿黄高速、安罗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构建“田”字型高速路网格局,强化产业带交通效能,提升区域交通枢纽能级。

提升国省干线路网。加快国省道改造提升,实现市域主要交通走廊复合化,重点通道高等级化。省际和市际出口路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相邻县之间至少有一条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市区至周边各县至少有一条一级公路连通。

规划建设多层次铁路网。依托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和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网,推进高速、普速、城际铁路建设,整体形成“3高铁、3普铁、3城际”的轨道交通体系。郑济铁路建成通车,规划建设新乡至焦作、新乡至开封城际铁路,构建中原城市群城际内环线。

提升都市圈内部交通联系,加快轨道交通网建设步伐,构建“轨道上的郑州都市圈”。加密郑新间跨黄河通道,实现与郑州都市圈节点城市1小时互通。新乡中心城区与辖区县市间半小时互通,重要城镇15分钟通达附近交通枢纽。

构建郑新快速通道。加密郑新间跨黄河通道,实现轨道交通、国省干线、城市快速路等有机衔接,郑州至新乡走廊形成5轨道+9高快路的多层次跨黄河通道体系。加快推进郑济铁路公铁两用桥等郑新主通道桥梁建设。加密市区与县市联系通道,推动市域快速通道与城市框架性主干路及重要贯通性道路联通,实现市县间快速畅达。

规划建设市域轨道交通。依托市域轨道促进郑新一体,加强平原示范区、获嘉县及新乡县南部等环郑州地区与郑州通勤化联系。规划郑州至新乡市域铁路东西双线,形成市域铁路“两纵”格局,分别对接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S4、S3线,实现与郑州中心城区东西两翼均衡对接。

建设郑新公交快线。协同两地交通主管部门,促进郑州城市公交向新乡延伸覆盖,以大站快线模式和定制公交模式补充跨城公共交通方式。

提质旅游交通体系。依托郑太快速路建设南太行旅游公路,依托县乡道建设沿黄河湿地旅游公路,依托黄河大堤堤顶路建设旅游通道。

提升完善客运物流枢纽。规划形成“四主两副多节点”的客运枢纽格局。“四主”为新乡站、新乡东站、平原新区站、高新区站,“两副”为获嘉南站、新乡南站,“多节点”为市域各县市公路客运站,以及平原新区西站、获嘉站、亢村站等城际铁路与市域铁路客运站。

构建综合物流枢纽。推进物流园区货运场站、高速公路互通、集疏运公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中欧班列始发区重要枢纽,推进郑新物流一体化发展。依托新乡站建设新乡市中心公铁物流园,依托塔铺站建设新乡现代公铁物流园,依托新乡南站建设新乡南部公铁物流园,依托西工区狮子营站与获嘉南站建设新乡西部多式联运物流港。

来源:宝地快讯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