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重庆智慧城管:让大城生活更美好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大桥飞架南北,车如流水,桥都重庆夜幕降临。
“嘟嘟嘟……”在重庆市市政设施中心大桥处监测中心,一阵急促的声音响起。大屏幕上,波形曲线急剧变化,红灯闪烁。
“糟糕,主梁有轻微位移。”值班人员张犇警觉起来,心里暗自嘀咕。
△重庆一景。齐岚森 摄
他立即调出桥梁的视频画面:重庆大佛寺大桥,大型货车停滞不前,桥面排起长龙。
好在有桥梁结构运行监测系统 ,通过安装在桥梁内部的各类传感器,实时感知、及时预警。张犇长舒了一口气,立即上报:“堵车造成大桥过载,需要疏通车流。”很快,有关部门前往处置,大桥运行状态恢复正常。
溯江而上,重庆西南边,漫步在钢球小区里,草青树翠,干净整洁。很难想象,这竟是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每天早上,梁卫国都会趁着散步,将垃圾扔进回收箱。桶刚一满,垃圾回收员施现兵就收到清运指令短信,迅速运走垃圾。
“这可不是普通的桶,安装了芯片呢。”市环卫集团技术负责人郑鑫说,如果桶满了,在后台系统大屏上垃圾桶会变成红色,并伴随着滴滴的满溢预警声。这时,系统就会立即调派附近网格清运工作人员排名前列时间回收。
当前的重庆,城市治理更聪明、更智慧了。过去,大城难管、山城难治,桥梁巡查靠腿走、凭眼看、用手摸,垃圾清扫人海战,收运处置凭经验。如今,重庆正在实现智慧城管,大到一座桥梁,小到一个垃圾桶,仿若一个个生命体有了“灵性”。近到繁华都市,远到库区山区,重庆38个区县以及两江新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全部完成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按下“智能键”。
△垫江城区路边临停车位,可自动扫码。向晓秋 摄
智慧城管,“智”在哪?可不只是单个应用智能,而在于整合系统。除了钢球小区的垃圾桶,智慧环卫系统将垃圾车和垃圾站等“串联”,能在后台清楚掌握情况,系统自动优化调遣垃圾车,高效收运垃圾。垃圾车快到门店之前,系统还会计算距离,适时向店家发送短信,让其提前准备,节约双方时间。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庆建设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整合各个系统,从依靠人工转向以智能采集为主、人工巡查为辅,及时发现处理城市运行中的各类问题。
市智慧城管中心“耳聪目明”,如同“千里眼“,视频监控点30000多个,自主抓取、派遣、核查城市管理秩序问题,实时“治病”;它是“听诊器”,重大市政设施智能监测,实时体检,安全可靠预警;它是一张“网”,汇聚大数据近4000万条,整个城市的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等如珠串联。2020年,重庆中心城区发现问题并立案230万件,结案率超9成。
智慧城管,让城市治理更高效。在江北区智慧城管中心,一旦出现游摊,视频自动抓拍,屏幕上就会出现红点,生成处理指令,工作人员点击确认后,现场最近的执法队员就收到指令,立即前往解决。
重庆多夜雨,位于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年年被淹。以前,排水不畅,积水过多,只能靠市民打电话反映。数字城管系统建成后,有了智能暴雨积水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一旦水量超过10厘米以上,后台就会立马感知。
△南岸区南滨路智能交通潮汐车道。郭旭 摄
在渝中区石油路街道,还在建设智慧社区。“可以用一张三维地图,整合社区治理信息,让治理更智能,居民环境更安全。”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真真说,在智慧社区平台上,可以实时看到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巡逻路线、工作效果,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居民可以通过智慧社区平台,还可了解社区办事指南,预约到社区办事时间,或直接在网上办理……
智慧城管,不仅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走进重庆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在巨幅雷达感应屏上,滚动显示各领域的实时数据。
“你瞧,未来一周九龙坡区‘道路破损’可能性较高,大渡口区则应注意防范‘乱堆物料’,我们会及时把这些数据发给区县。” 重庆市城管局市政信息中心主任郑大海指向大屏一角说: “以前,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现在,通过人工智能预测,我们提前发现问题,准确率达到90%。”
有了智慧城管支撑,重庆更好下足“绣花”功夫,让百姓生活更美好。井盖倾斜,传感器自动预警,不用担心路人跌落;路灯不亮,通过电流变化确定位置,前往维修;疫情期间,市民出门不用担心忘带“出门证”,一个二维码就搞定;登录掌上“云医院”,市民在家即可自测身体状况……
在智慧城管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市民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成为城市“管家”,像家一样对待城市。“‘鸿恩春晓’景点离您163.92米,‘滚雪听桂’景点离您482.39米……”元旦,市民朱小丹陪父母来到鸿恩寺公园,轻点入口处智能屏,景点线路一览无余。路过草坪时,一个小孩跨入了护栏,旁边路灯杆上的智能系统马上有了“反应”,并通过喇叭喊话:“请离开草坪!”
后来,每次朱小丹去公园,只要遇到小孩准备跨入护栏,她都会前往劝阻。“我们市民参与管理监督更方便,大家也是受益者。”朱小丹对智慧公园系统赞不绝口。
增颜值提气质,近者悦远者来。山城重庆,正在成为市民的“和美家园”、中外游客的“诗与远方”。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